河南嵩山少林寺寺院大观介绍
河南嵩山少林寺,发布:河南嵩山少林寺,来源:嵩山少林寺,河南少林寺正规武术学校 [Shaolin Martial Arts School] 阅览2866
河南嵩山少林寺常住院为七进建筑,从山门依次是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法堂、方丈室、立雪亭、千佛殿七进院落。这些也是少林寺旅游的重要部分。少林寺常住院山门横匾“少林寺”是清代乾隆所提;大雄宝殿是全寺活动的中心;千佛殿是寺中最大的殿阁建筑1.山门
山门即少林寺的大门,为清代建筑,一九七五年翻修,门额上的“少林寺”三字是清康熙皇帝亲书,上有“康熙御笔之宝”方印一枚。
山门甬道两侧有多品碑刻,人称少林寺碑林,都是唐宋以来的著名原始碑刻。少林寺碑林和碑廊共计有碑刻108通。
2.锤谱堂
碑林的西面是锤谱堂,这里回廊一周42间,它用泥塑和木雕等形象地展示了少林寺武术的缘起、发展、练功、精华套路、国防功能、僧兵战迹、武术活动等内容,共陈展14组216个锤谱像。有坐禅、跑经绕佛、八段锦、小红拳、大红拳、六合拳、通臂拳、罗汉拳、昭阳拳、练基本功、十三棍僧救秦王、小山和尚持帅出征、月空法师平倭寇以及俗家弟子习拳练武等。俗话称:锤谱堂里五分钟,出来一身少林功。
3.天王殿
天王殿的原建筑于1928年被石友三烧毁。1982年重新修建。
4.大雄宝殿
是全寺的中心建筑,是僧人进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,该殿和天王殿一样在1928年被军阀石友三烧毁。1985年重建。
大雄宝殿前两侧的建筑为钟、鼓二楼,东南为钟楼,西南为鼓楼,原建筑毁于1928年的兵火,1994年进行了重修,它们是寺院的固定建筑。“晨钟暮鼓”是寺僧起居和进行佛事活动的一种信号。
钟楼前碑刻为《皇帝嵩岳少林寺碑》俗称《李世民碑》,刻立于唐玄宗开元十六年(公元728年)。正面是李世民告谕少林寺上座寺主等人的教文,表彰了少林寺僧助唐平定王世充的战功,右起第五行有李世民亲笔草签的“世民”二字,碑刻“太宗文皇帝御书”七个大字系唐玄宗李隆基御书。背面刻的是李世民《赐少林寺柏谷庄御书碑记》,记述了十三棍僧救秦王的故事,也是影片《少林寺》拍摄的历史依据。
大雄宝殿东侧的殿宇是紧那罗殿,重建于1982年。
大雄宝殿西侧与紧那罗殿相对的是六祖堂。殿内正面供奉的是大势至菩萨、文殊菩萨、观音菩萨、普贤菩萨、地藏菩萨,两侧供奉的是禅宗初祖达摩、二祖慧可、三祖僧灿、四祖道信、五祖弘忍、六祖慧能,人称六祖拜观音。六祖堂的西壁是大型彩塑“达摩只履西归图”。
5.藏经阁
又名法堂,明代所建,毁于1928年,1994年重建,是寺僧藏经说法的场所。内供少林寺的一位缅甸国弟子于1996年揖赠的汉白玉卧佛像一尊。在藏经阁月台下有一口大铁锅,明代万历年铸造,是当时少林寺和尚用来炒菜用的小锅,少林寺当时的昌盛与繁荣可见一斑。
藏经阁东西两厢分别是东禅堂、西客堂,东禅堂是供僧人坐禅的地方,西客堂现为接待宾客及佛教徒皈依的场所。
6.方丈室
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与理事的地方。乾隆十五年(公元1750年)9月30日,清高宗弘历游少林寺时即以方丈室为行宫,故又称“龙庭”。
该室初建年代约为明初,经历代维修,现存建筑为清代遗物。今室内正中置1995年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时信徒赠送的鸡血石“佛祖讲法”浮雕,北壁内侧置少林寺传代世系谱。 廓然堂又名官厅,《少林寺志》云“廓然堂旧在方丈东,南向。明巡抚蔡汝南建,沈荃题额,今废”。今门额改题“静中静”,为少林寺二十九代方丈行正法师(1914-1987年)圆寂前久居之所。
方丈室正西为方丈退居,坐北向南,面阔三间,出前廊,为硬山式建筑。方丈退居是离任后的方丈住所。退居室前有对联“少室山下禅林静,五乳峰前钟磬悠。”
东寮与西寮,在方丈院东、西两侧,为方丈院的东、西厢房,各为面阔五间的硬山式出前廊建筑,是常住执事僧起居和处理佛事活动的场所。
7.达摩亭
又称立雪亭。殿内神龛中供奉的是铜质达摩坐像,两侧分别是二祖慧可、三祖僧灿、四祖道信、五祖弘忍。殿内悬挂的“雪印心珠”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题。
8.千佛殿
千佛殿是少林寺最后一进大殿,也是少林寺现存最大的佛殿。因殿内绘有大型壁画五百罗汉而得名。殿内供毗卢佛,故又称毗卢阁。
千佛殿明末重建。佛龛中供明代铸造的毗卢佛铜像。神龛后面北壁及东、西两壁,绘“五百罗汉朝毗卢”大型壁画:壁画高七米五,长四十二米,面积约三百二十平方米。其规模之大为全国同类壁画中所罕见。五百罗汉形貌奇特,分为35组,各表达一个故事,据说色彩数年一更。
整个三层画面采用重彩平涂法,朱黑和谐,勾勒粗劲有力。线条简炼,笔法流畅。东壁是明代雕刻的阿弥陀佛玉石像。殿内地面上有48个排列成深20厘米的陷坑,据说是少林武僧练拳习武的脚坑遗址。清代朝廷禁止民间习武,少林武僧只好选择最隐蔽空旷的千佛殿习武。